胃口變差、肚子脹氣,竟是肝臟長水泡!

統計數據:女性的發生率比男性更高!!

55歲的王女士敘述自己這幾個月,只要稍微吃點東西就覺得很飽再也吃不下,另外也容易脹氣、上腹悶痛,體重也跟著減輕了不少。近兩個月來她更不舒服了,經安排超音波檢查後,赫然發現她肝臟長出一顆直徑將近20公分的大囊腫,而且就貼覆在胃旁邊,難怪始終胃口缺缺。

後續遂透過超音波導引放置引流管,將巨大水泡內的內容物順利抽出,再施以純酒精硬化治療,病人便在數天後出院了。三個月後經超音波追蹤,已經偵測不到那顆大水泡,而王女士也說症狀改善許多,食慾和體重也都逐漸恢復正常了。』






肝水泡是什麼?是一種良性的肝臟病變

「肝水泡」是肝囊腫的俗稱,顧名思義就是長在肝臟裡的水泡,是一個長得很像水球,內部充滿組織液體、外面包圍著單層表皮細胞的囊狀體。肝臟水泡可能會是單獨一個存在,也可能多個同時存在呈現叢集狀。不過,肝水泡並不會傷害到肝臟、造成發炎,也不會影響肝功能,亦不至於惡化或演變為惡性腫瘤。

就統計而言,大約每20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體內有肝臟水泡。但因為通常臨床未出現症狀,所以一般都是接受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檢查而意外發現。極少數被診斷出來約有以下幾種情形:

1.水泡受到外力撞擊而破裂;

2.如同上述個案般,水泡長得太大而壓迫到其他的臟器或膽管;

3.因內部有出血、感染,造成腹部疼痛及黃疸等其他伴隨的症狀。

若以無症狀的肝臟水泡來說,一般女性與男性的發生比例約1.51。有症狀或合併肝水泡相關併發症者,女性和男性的比例約為91。也就是說,女性整體的發生率都比男性要來得高。還有一些文獻報告指出,會造成臨床症狀出現的巨大肝臟水泡,幾乎都發生在五十歲以上的女性。


為什麼會長出肝水泡?大多是先天造成

目前肝水泡形成的原因還不是很明確,但是大部分的學者認為,可能是胚胎時期肝細胞內運送膽汁的小膽管在發育時產生異常,導致一些無法和膽管正常結合的分支阻塞、增生因此膨大形成。肝水泡還可大致分成三類:先天單純性囊腫、遺傳多發性囊腫,以及養殖綿羊為主的國家較常見的絛蟲感染而引起的肝水泡。

(1) 先天單純性水泡:實際發生原因不明,普遍認為是胚胎時期發育出現異常。囊腫變大的速度非常慢,通常只需要定期追蹤即可。

(2) 遺傳多發性水泡:是一種遺傳疾病,父母親若有多發性囊腫,則其子女也極可能會有。當肝臟裡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水泡,便形成所謂的「多囊肝」,這樣的病人有一半機會會併發多發性腎水泡,也就是腎臟同樣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水泡。多發性肝囊腫患者的肝組織內不但有大小不一的肝囊腫,而且數目甚至會多到數不清。隨著年齡增長,囊腫會有變大及數目變多的趨勢,一旦有症狀就必須加以處理。

(3) 絛蟲感染而引起的肝水泡:隨著衛生醫療水準的進步,在台灣已經很少見。但是在某些養殖綿羊為主的國家,若因感染絛蟲而引發肝水泡,通常會伴隨發燒、咳血、皮膚搔癢等症狀,如果不進行治療,有可能會引起肝硬化乃至肝癌。

無症狀者不需特別治療,但定期超音波檢查不可少

腹部超音波仍是現今檢查肝水泡最有效的方式,假使超音波影像的資訊不夠完整,醫師才會進一步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等高階影像學檢查。在超音波之下,肝臟水泡看起來是一個內部無回音結構,水泡壁的表面平滑,呈圓形或橢圓形,並且通常在後壁有回音增強現象,這些都是典型超音波影像的表徵。當然,也會有不太典型的狀況,所以檢查時醫師要特別留意。

而根據統計,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的族群,發現有肝水泡的機率約為百分之二~百分之四。在此之前,他們與肝水泡和平共存、相安無事,若不是因為超音波檢查,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肝水泡。事實上,肝臟水泡大部分是無害的,除非像開頭提到案例中的患者,已經有臨床症狀發生,否則只要保持追蹤就可以了。

如同前面所說,肝水泡本身並不會變成惡性腫瘤。但是有些肝臟腫瘤,例如「肝囊腺瘤」,外觀長得和水泡很類似;雖然臨床上並不是那麼常見,卻依然潛藏著可能變化為惡性肝囊腺癌的機會。因此,建議已發現有肝臟水泡的人,仍別忽略追蹤檢查的重要性,唯有透過定期腹部超音波來觀察水泡是否有變化,才能比較安心喔!


明義診所方冠傑醫師的健康叮嚀

和某些檢查項目相比,腹部超音波檢查既無放射性,也不具侵入性,對身體完全無害,是篩檢肝臟疾病包括肝水泡在內的第一線診斷首選工具。同時,它也能幫助檢視我們腹腔內的各種器官,一次且及時地了解膽、胰、脾、腎等臟器是否出現異狀。在此提醒大家,忙碌之餘還是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讓腹部超音波為您的健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