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壯年 家庭經濟支柱卻倒下了                                 

        最近食道癌的新聞佔據了大多數的媒體版面, 藝人安迪、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相繼因食道癌辭世,由於兩人的離開都正值50餘歲知天命的中壯年,令各界相當震撼唏噓。於是大家都開始關注起這個疾病來,胃腸科門診因擔心而詢問的人也變多了


             


 初期沒症狀最可怕  

        因為食道癌初期大多沒有甚麼症狀,等發現問題時通常狀況來得又快又急,甚至有生命危險而致命,有人因此稱他為無聲癌。其實食道癌並不那麼可怕,只要平時生活上多注意,飲食小心點,就可以避免成為食道癌的高危險群。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包含:遺傳、吸菸、喝酒、食道疾病、環境因素、營養不良、胃食道逆流等絕大多數疾病的發生是由遺傳因子與環境因子、飲食營養交互影響的結果。





                 根據衛服部於1076月發布的資料(https://www.mohw.gov.tw/cp-16-41794-1.html),106年食道癌的發生率佔國人10大癌症的第九位,台灣地區光一年就有1797個人是因此而喪命, 食道癌在性別上來說也有著極大的差異,男性的發生率比女性高很多男女比差不多是16:1106食道癌是男性癌症主要死因的第五名, 一年內奪去1659個男性的性命,也就是說106年台灣地區因食道癌死亡的人數1797人,男性就有1659人,女性是138人如此大的差異除了性別之外,遺傳,基因,生活和飲食習慣的差異也是主因。



        常見的食道癌細胞組成型態有鱗狀上皮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腺癌(adenocarcinoma)。其發生率和地緣有著密切的關係, 鱗狀上皮癌主要盛行於開發中國家,可能與其飲食習慣較相關, 而腺癌則在已開發國家較為常見。台灣和大部分的亞洲及非洲國家的發生率比歐美國家來的高,其病理型態的也有極大的差異,目前台灣的現狀,食道癌的發生仍是以鱗狀上皮癌為主,而在歐美國家則是以腺癌為主。


食道癌風險要知道!

                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也稱扁平細胞癌或類上皮細胞癌,因為其細胞的型態扁平如魚鱗狀。主要來自食道內沿的皮膚細胞,多發生於上段及中段食道 ; 腺癌起源於腺體細胞,癌細胞可呈腺體狀排列多發生於食道下三分之一段上皮組織中的腺體細胞。


                  大致來說長期抽菸,酗,嚼食檳榔, 或嗜吃香腸、臘肉等含亞硝酸鹽的煙燻燒烤食物,或長期喝熱湯或是過熱的食物誤食強酸或強鹼等腐蝕性化學物質是造成食道鱗狀上皮癌的主因;而另一方面長期抽菸,頑固性胃食道逆流,巴瑞氏食道炎肥胖,長期食用加工的肉品少蔬果,有家族食道癌病史等是造成食道腺癌的主要原因。
   


這些症頭要注意!                    



早期的食道癌可由內視鏡進行黏膜下切除術根治, 免開刀
照片由范峻維醫師提供
             


            大部分食道癌在發生之初都沒有症狀,可能毫無自覺症狀,當腫瘤逐漸長大,佔據了食道管腔的一半以上,進而妨礙了食物從食道到胃的去路時才會出現症狀,起初大多數的病人是吞東西時在胸口或喉嚨覺得「卡卡」的,固體食物不易下嚥有異物感,等到腫瘤再長大時,甚至連稀飯、水等液態食物也吞不下去,所以當發生症狀時,大多數腫瘤都已經變得很大為期已晚了,這時候就不易根治。


        另一方面,早期的食道癌也很不好診斷,除了幾乎沒有任何臨床症狀之外,即便是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還是有一部分的早期食道癌不容易看出來,因為這些病灶的變化都很細微,往往只有些許顏色的改變;根據以往的文獻報告,若是單用傳統白光內視鏡檢查,有將近50%的早期食道癌病變容易被忽略而延誤診斷; 好在隨著近年來內視鏡技術的進步,利用影像強化內視鏡(Image-enhanced endoscopy, IEE)以及染色的技術,就可以將早期、微小的食道癌凸顯出來,大大地提高早期食道癌的診斷率。

                  


                                          
                 早期食道癌有時候是健康檢查的時候意外發現,或是因為有胃食道逆流等上消化道等症狀或是巴瑞氏食道患者的定期追蹤過程中做內視鏡的檢查無意間發現的,如果早期食道癌的病灶侷限在黏膜層,沒有侵犯黏膜下層或是有淋巴結轉移的疑慮,可以考慮以內視鏡的方式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將病灶完整的切除,達到根治的目的。


                                        


治療原則

                第一期及第二期前期的食道癌仍可以外科手術方式根治,若有轉移的疑慮可再搭配化療及電療;

        第二期後期(IIb:腫瘤侵犯到肌肉層甚至外膜層)以及第三期五年的存活率就會降到30%以下甚至更差 光靠手術已經不太可能根治

        這時候醫師會先藉由放射線治療(或稱電療)加上化學治療,兩種治療一起來幫病人做術前的一個「前導性治療」,這樣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讓腫瘤縮小,讓手術變得可能,嘗試創造一個能夠用手術治癒病人的可能性。但是某些病人食道癌長的位置不好,例如腫瘤貼著心臟沒有辦法用手術切除乾淨,或者腫瘤的範圍真的太大,外科醫生評估之後認為手術成功的機會微乎其微,這時候化學治療和放射性治療,仍有一個相當積極的角色

   

         簡單來說, 第一期的病人,主要以手術治療(傳統胸腔鏡手術或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微創手術),若是術後發現有局部淋巴轉移者術後仍須加做接受電化療預防復發轉移; 如果為第二、三期,則以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為主,如果反應良好腫瘤縮小,則再加上手術切除。




              

                因此,無論是否為了手術,化療只要是跟放射治療合併,目的都是相當積極的,希望盡力治療患者,但是這時患者的生活品質大都會受到影響。有些患者接受電療之後會產生放射性食道炎( Radiation esophagitis ) 嚴重的會造成食道纖維化( Fibrosis )而需要作食道擴張術改善進食的情形( Dilation of esophageal strictures induced by radiation therapy for cancer of the esophagus )

                到了食道癌第四期,常伴隨著發生遠處器官的轉移。常見的食道癌轉移的器官有腦部,肺臟,肝臟和骨頭 這時候的末期患者不適合開刀或是身體狀況不允許手術偏向使用緩和性療法使患者延長生命,嘗試改善生活品質

                緩和性療法包括有緩和性化學治療、緩和性放射線治療、雷射燒灼、食道或氣管支架置放、光動力療法、食道繞道手術等。此時治療大多是用來延長壽命,末期的食道癌平均五年存活率不會超過一成,所以仍有需多醫師及科學家仍在食道癌的治療上集思廣益嘗試突破,找尋更好的治療方式


                           


 遠離食道癌 邁向美好人生!                


        食道癌是個無聲的癌症,好發於50-60歲的男性,有長期抽煙、喝酒,嚼檳榔,嗜喝燙食及刺激性食物等有不良飲食習慣的族群,常常有症狀被發現時多屬晚期,手術治療的效果並不理想,而早期食道癌又不容易被發現診斷。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自己的飲食內容,規律的運動維持正常體重,   若有胃食道逆流等消化道疾病及早與您的醫師討論讓自己避免成為高危險族群,到了一定的年紀也可藉由定期追蹤檢查來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   如果發現有吞嚥疼痛甚至吞嚥困難,無緣無故感覺喉嚨卡卡的或是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甚至有咳血或是吐血,胸口悶痛或是聲音沙啞慢性咳嗽等症狀,就要立即就醫作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