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移植
蝦咪 糞便也可以治病?
以前吵架都會罵人”你去吃大便啦!”
但是你相信嗎? 吃大便將來可能是我們治療一些現在科學藥物也束手無策疾病的方法呢!
你以為在開玩笑嗎? 雖然你覺得糞便只是沒有用的排泄物,但是它卻遠遠比你想的還要複雜許多!
腸道從微觀來看,有點像我們的社會上有各式各樣的人種民族一樣,腸道也分布有許多不同的細菌部落,每種細菌菌落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從出生開始腸內細菌就在我們腸道不同區段各自劃分自己的生長範圍建立自己的勢力,等到成人的時候這腸道細菌菌落大致達到平衡狀態。
腸道的細菌和外來的病原菌以及我們自體的免疫力達到平衡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維持健康狀態,一旦隨著年齡老化或是免疫力減弱等情況發生的時候,上述的平衡狀態就很容易被破壞,這叫做生態失衡(Dysbiosis)。
你以為在開玩笑嗎? 雖然你覺得糞便只是沒有用的排泄物,但是它卻遠遠比你想的還要複雜許多!
腸道從微觀來看,有點像我們的社會上有各式各樣的人種民族一樣,腸道也分布有許多不同的細菌部落,每種細菌菌落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從出生開始腸內細菌就在我們腸道不同區段各自劃分自己的生長範圍建立自己的勢力,等到成人的時候這腸道細菌菌落大致達到平衡狀態。
腸道的細菌和外來的病原菌以及我們自體的免疫力達到平衡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維持健康狀態,一旦隨著年齡老化或是免疫力減弱等情況發生的時候,上述的平衡狀態就很容易被破壞,這叫做生態失衡(Dysbiosis)。
糞便微菌叢移植的概念就是透過篩檢將正常健康人體內的腸道菌叢移入生病患者的腸道,試圖讓患者體內陷入混亂情況(chaos)的無政府狀態(Anarchy)回到平衡狀態; 所以在執行糞便移植術之前大多會在給予抗生素以及施行清腸準備,將所有的細菌先徹底毀滅,再把"大同社會"的微菌叢植入,讓患者恢復健康。
所以,微菌叢可能正是我們未來治療感染症、糖尿病、肥胖症、精神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甚至癌症等疾病的關鍵!
所以,微菌叢可能正是我們未來治療感染症、糖尿病、肥胖症、精神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甚至癌症等疾病的關鍵!
中國古代在很早的時候,就有所謂的黃龍湯, 黃龍湯原來是民間的一種偏方,將人的糞便裝在甕裏,密封起來放在倉庫或埋在地底下若干年後,糞便化為汁水,顏色漆黑,味道又臭又苦,名為黃龍湯,據說可治瘟疫,腹瀉,傷寒等疾病,有些記載甚至說可使人起死回生。
在很多古書也有相關記載, 像是東晉時期, 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就提及「飲糞汁一升,即活」
《北齊書‧和士開傳》也有相關記載,指「王傷寒極重,他藥無效,應服黃龍湯。」
在很多古書也有相關記載, 像是東晉時期, 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就提及「飲糞汁一升,即活」
《北齊書‧和士開傳》也有相關記載,指「王傷寒極重,他藥無效,應服黃龍湯。」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學家明代李時珍花了27年寫成的《本草綱目》中也有記錄用發酵糞便的上清液、新鮮糞汁和小兒糞來治療嚴重腹瀉、發熱、疼痛、嘔吐及便祕。
而在西方社會, 1958年,美國媒體報道了Eiseman醫生第一例利用健康人的糞便製成糞水治療對於常規抗生素治療無效的嚴重偽膜性腸炎患者。那時有4人接受治療,結果,其中3名患者在幾天之內奇跡地康復出院,另一名患者在住院期間則死於與腸道感染無關的疾病。
自西元1928 年已來佛萊明意外發現了青黴素,從此人類就進入了抗生素治療感染症的時代,隨著抗生素以及近代醫學進步,許多疾病可以靠著醫藥發達而獲得控制,但因為長期濫用抗生素,使得許多對抗生素已產生抵抗力的「超級細菌」,威力愈來愈凶猛,現有的抗生素可能對於某些細菌已經束手無策了!
在濫用抗生素的事件簿中,其中困難梭菌感染就是令醫生頭痛的一件事情,有些感染疾病嚴重度高的患者,因為年紀大,共併症多,免疫力差及長期住院等因素在多種抗生素的治療後,把體內不管好的壞的一般腸內常在菌叢(normal flora)都殺光了,
這時腸道感染最常見的病原菌就是困難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他常會使腸道上皮組織發炎, 臨床上可以從無症狀、輕微無併發症的腹瀉、到嚴重的腹瀉、偽膜性大腸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或是引起毒性巨腸症(Toxic Megacolon),造成腸穿孔等症狀,嚴重者會有生命危險。
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在歐美及國內的盛行率都逐年在上升,因此成為目前院內抗生素使用及感染控制的重點之一。嚴重的困難梭菌感染情況在加護病房更是明顯,初估30天死亡率約可達1/4。
一般困難梭菌感染的治療, 首先要先停用正在使用的抗生素,再依照其疾病嚴重程度使用傳統對抗困難梭狀芽孢桿菌藥物;病情輕度或中度者可使用口服咪唑尼達(Metronidazole)。病情較嚴重者使用口服萬古黴素(Vancomycin)。因為此病復發率極高,對於多次復發及無法口服的病患可以選擇新型抗生素Fidaxomicin(健保目前尚未給付)。
但是上述治療方式恐怕都不如 " 糞便微菌叢移植法 " 效果來的好, 將來對於反覆性或常規治療無效的困難梭菌感染(Recurrent or Refractory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DI),可考慮將「經過檢驗合格之健康者的糞便」移植到病患的大腸以恢復腸內正常菌叢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但是上述治療方式恐怕都不如 " 糞便微菌叢移植法 " 效果來的好, 將來對於反覆性或常規治療無效的困難梭菌感染(Recurrent or Refractory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DI),可考慮將「經過檢驗合格之健康者的糞便」移植到病患的大腸以恢復腸內正常菌叢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雖然糞便移植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 但都是零星的案例。一直要到西元2013年,一篇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的研究,微菌叢的重要性才被大家所注意。
這次的研究是全世界第一個跟糞便微菌移植的隨機分派實驗 。
隨機分派(randomization)為臨床試驗研究常見的研究設計。對統計方法而言,隨機分派設計能夠令統計方法的估計與推論更有效且客觀。
這樣實驗是由荷蘭阿姆斯特丹一家醫學中心的紐德柏醫師所主導,研究對像都是比較嚴重的困難梭菌感染患者,長期使用抗生素還是無法解決惱人的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及其併發症.因此,他將這群一般抗生素難以治療的患者隨機分成三組: 一組仍然使用傳統的抗生素治療(13個患者),一組用傳統的抗生素外加灌腸清腸(13個患者),第三組(16個患者)用傳統的抗生素治療外,灌腸清腸完就將健康者的糞便微菌叢移植到患者的腸道內。
誰知道,這16個接受糞便微菌移植的患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感受到這項新式療法的驚人效果,第一次16人中就有13個患者獲得痊癒,剩下的3個患者有2人又在第二次糞便移植獲得痊癒; 反觀沒有接受糞便移植的兩組共26位受試者,(僅給予萬古黴素或是抗生素加上灌腸處裡,兩組分別各13人),只有7個患者症狀獲得改善。
因此,2013年之後,世界各國開始投入大量的資源與金錢研究這個新興的領域。
目前,衛服部已於2018年9月6日設立特管辦法開放可以微菌叢植入術(Fecal microbiota therapy)治療一些特殊的困難梭菌感染患者,將健康捐贈者的腸道菌叢植入患者腸道系統中已恢復腸道的菌落平衡(ecosystem symbiosis),來達到治療效果, 請大家拭目以待
所以,下次聽到有人用這個特殊的治療時就不用大驚小怪了!
@筆者獲聘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FMT working group (
微菌叢植入術工作小組
)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