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因外套膜上有突出的棘蛋白,在電子顯微鏡下看起來像皇冠而命名



就在2020年1月24日, 三本國際知名重量級的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 、英國醫學期刊( 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和刺胳針 the Lancet不約而同地選在這天發表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文章,就知道事態嚴重了!

自2019年12月以來,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發現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經相關病毒分型檢測,於2020年1月7日檢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並於2020年1月10日完成了病原核酸檢測,1月12日,在許多專家共同討論下,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造成武漢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

由於沒有能即使有效的控制住疫情, 隨後2019新型冠狀病毒在中國其他地區擴散,
甚至蔓延至世界各地,先後造成泰國、日本、南韓,法國以及美國等國際境外移入疫情,
國內亦於2020年1月21日出現第一起境外移入確診個案至1月27日止台灣已有
例確診個案,看眼下情勢疫情恐怕短時間內還會更嚴重。

到底甚麼是冠狀病毒呢? 

冠狀病毒是眾多病毒中的一種,其宿主包括多種哺乳類及禽鳥類,以感染腸胃道
呼吸道最為常見,其傳播方式主要透過直接接觸病毒污染的糞便
唾液或是吸入由感染動物噴嚏時噴出之微粒而感染,
其感染宿主具有高度專一性,引起的疾病症狀也有所不同。

科學家一直沒有很重視冠狀病毒直到西元2003年爆發嚴重SARS以及2012年的MERS疫情才為世人所重視,也對冠狀病毒愈來愈了解。



各式各樣的病毒





病毒是由一個核酸(DNA去氧核醣核酸或RNA核糖核酸)與蛋白質外套模所構成,因為無法自行表現出生命現象,必須靠著寄生於生命體及非生命體之間來達到傳播的目的。

而冠狀病毒是某一類RNA病毒的總稱。因為它的外套膜上有突出像棒狀的棘蛋白
(spike,S protein),在電子顯微鏡下看起來很像皇冠,所以命名為冠狀病毒。

自然情況下大部分冠狀病毒只會感染特定種別動物的特定細胞,而會感染哪種物種,就是由外套膜上的棘蛋白決定。
透過棘蛋白會與人體上的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 ACE2)互相結合的機制,來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細胞而致病。

冠狀病毒血清學主要分成四類:alpha (α),beta (β),gamma (γ)和delta (δ),會感染人類的則以beta (β)alpha (α)為主。

這類冠狀病毒常常在哺乳動物(包括人類)與鳥禽類之間傳播,例如引起牛和豬的消化道疾病或雞的上呼吸道疾病。但是由於病毒會突變,偶而就會發生跨物種的感染,就像這是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 真正的感染源還不是很清楚,病源究竟從何而來,包括竹鼠、蝙蝠以及蛇,都被大陸學者懷疑過。

自2020年1月10日上海復旦大學張永振教授委託澳洲雪梨大學的愛德華·霍姆斯教授(Edward Holmes)在網路上公布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發現這隻病毒是屬於和SARS依樣都屬於beta (β) 冠狀病毒, 且經比對發現和蝙蝠冠狀病毒相似度達 87%,目前判斷此冠狀病毒源自蝙蝠可能性高。



大陸武漢市場的野味菜單   圖片來源: 蘋果日報


會跨物種感染人類很有可能和大陸某些地區仍然喜歡吃野味有關。
野味是華人對已野生動物為食材的叫法。野生動物因為非人類養殖,身上帶有許多已知和未知的病菌和寄生蟲,包括冠狀病毒,因此有些致病原對人類來講是相當致命的!

因為現在正是疫情蔓延之際,所以假如有以下情形就要特別注意:

(1)有發燒(≧38℃)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2)最近有去中國大陸之旅遊史或居住史, 或曾經接觸疫區回台灣有發生發燒及呼吸道症狀的親戚朋友。

(3)曾經與出現症狀的極可能病例或確定病例有密切接觸,包括在 無適當防護下提供照護、相處、或有呼吸道分泌物、體液之直接 接觸。

如果有以上情形請打1922依照指示就醫做進一步的篩檢。



三種冠狀病毒感染的比較



也正因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醫學證實上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

最理想控制疫情的方法就是有效的避免被感染,由於傳染途徑主要還是以飛沫傳染以及接觸到患者的分泌物等,所以預防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 

1.出入公共場所請戴口罩
2.勤洗手 
3.儘量避免去傳統市場或醫院等人多的地方 

另外,口罩戴一般醫療或外科口罩就有防護效果,因為一般人不需近距離長時間接觸患者,
所以不需要使用N95口罩,普通口罩就能有效預防受到感染,反而是
如何正確戴口罩才是關鍵! 

以下提供幾個小撇步: 

1. 口罩必須將口鼻完全包覆住
先把口罩打開,有顏色的那一片具有防潑水功能,可將患者的飛沫擋在外面,避免滲入造成感染,所以要朝外;白色的那一面有吸水功能,配戴者在說話的時候,唾液就會被吸住,不會傳染病菌給他人。 另外,有鼻樑片的那一側要在上方。將鬆緊帶掛於兩耳後,將鼻樑片固定於鼻樑上方,再將口罩皺摺部分拉開至完整包覆下巴,最後再壓緊鼻樑片,確認有整個包覆住口鼻。

2. 如果需長時間戴口罩,至少6小時更換一次
口罩也有使用效期,如果因為感冒常咳嗽、打噴嚏,分泌物多的人,只要口罩已經濕透就應該更換!一個口罩大約能使用6小時左右,更換時應該要拿著耳掛的部分去丟,盡量不接觸口罩的表面,因為可能會有致病菌,而且丟完口罩也要記得洗手!

3. 丟棄口罩的方式
丟棄口罩時盡可能讓沾染病菌的外側面朝內折起再丟棄。
 


圖片來源: 國健署



勤洗手也很重要


洗手的方式以及時機可以參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網站:

疾管署表示,應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配戴口罩等個人衛生措施,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患者,也避免出入傳統市場及醫療院所。返國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此外,也要注意食品食用安全,小心生食與熟食的處理。

目前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災情正持續的擴大與蔓延,我們要如何能夠在這次的危機中全身而退,就端看我們能不能有效控制病毒的傳播,很多機場開始對旅客進行檢查以及可疑的個案進行追蹤來防止疫情進一步的擴散; 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對於我們仍還有許多未知,許多專家甚至認為傳染病還有升級的趨勢,所以當務之急就是控制好疫情,做好防護工作, 保護自己,保護家人,保護大家。



疾管局通報個案的處理流程


目前疫情的即時情況
<後記>    
武漢爆發不明原因肺炎,禍首確認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在正式命名之初就有人在猜想,世界衛生組織(WHO)會不會比照「MERS」用地區來命名?

「MERS」同樣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發生於中東地區,正式名稱為「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然而WHO在公布時將武漢病毒正式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名稱如此「去中國化」不禁讓人起疑是不是有甚麼政治因素在裡面

 以地名命名疾病沒有甚麼不好,就像日本腦炎不一定只有在日本會發生
德國麻疹也是世界各地都有,不只有香港人才會得香港腳  ...

十九世紀日耳曼哲學家黑格爾說:「歷史給我們唯一的教訓,就是我們無法從歷史中得到任何教訓。」  以武漢肺炎命名或許另一方面更能讓世人對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是如何生產,如何擴大災情記取更深刻的教訓